2022年,私人賬戶轉賬管理將更嚴!公轉私、私轉私的千萬要小心了!
金稅四期,國家對公轉私的監管將會越來越嚴格,千萬不要以身試法!
現在稅務稽查,不僅要查公司賬戶,更會重點稽查公司法定代表人、實際控制人、主要負責人的個人賬戶!一旦被稽查,補繳稅款是小事,還要繳納大量的滯納金和稅務行政罰款,構成犯罪的,更是要承擔刑事責任!
公轉私監管越來越嚴,那么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夠合理解決?
其實,可以成立個人獨資企業,通過核定征收后,直接開票提現
案例分析:
這里以開票500萬,在完全沒有進項發票的條件下為例:
增值稅: 500/1.03*3%=14.56萬
附加稅: 14.56*3%=0.44萬
所得稅: 500/1.03*10%*35%-6.55 =10.44萬
實際納稅額 : 14.56+0.44 +10.44= 25.44 萬。
個稅稅負:2%,綜合稅負5.08%!相比較之前20%的稅負可以說是節省上百萬了!
其中,園區還對一般納稅人有稅收獎勵:
園區對注冊企業的增值稅以地方留存的30%~60%扶持獎勵;
企業所得稅以地方留存的30%~60%給予扶持獎勵
財政扶持按月返還,當月納稅,次月扶持獎勵
還在用個人的賬戶收公司的貨款?被查到后要補多少稅?
假設你是一般納稅企業,用個人的賬戶收了公司的100萬貨款,沒有進公司的對公賬戶,如果你被查到:
首先第一個要補13個點的增值稅
再交25個點的企業所得稅
然后還有20個點的個人所得稅
這三種稅款加起來就是53萬了!還沒有算罰款,還有滯納金。
像薇雅一樣,如果是4倍罰款,那罰金就是212萬了!
現在呢,大數據時代,開源節流,合理合法的節稅,你應該有這些體系:
賬體系、稅體系、錢體系、策體系、成本體系、風險管控體系、預算體系、財務戰略體系等等!
公轉私這樣做,完美避開稅務風險!合理合法節稅80%
公轉私,是很多公司面臨的問題,很多老板想把公司里的錢轉給自己,結果事后才知道公司的錢轉到自己賬戶上還要交不少稅,這個問題到底怎么解決,一直困擾這老板!聰明的會計有自己的一套做法!
第一,企業要事先進行籌劃
企業的股東分紅,要提前對企業架構進行考慮,股東分為自然人股東、企業形式的股東。員工的薪酬也可進行稅務籌劃,綜合考量,承接業務的方式也要仔細規劃。
第二,企業經營過程中,避免稅務風險
企業稅負壓力大,想要節稅,要充分了解稅務制度,在操作過程中,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,避免稅務風險。股東借款時間點嚴格控制,員工報銷憑證要細分。
企業經營過程中除了會涉及到公轉私,還會涉及到進項票不夠,成本票缺乏等的問題,這些會導致企業稅負壓力大。因此,企業要選擇一些方法來降低稅收。最合理合法的是事前進行稅務籌劃,為企業進行稅收規劃。
利用稅收洼地成立個人獨資企業,有些地區個人獨資企業核定征收率低至1.5%。
例:
公司轉100萬給老板個人,需要按分紅繳納個稅=100*20%=20萬元;
成立個人獨資企業,公司給個人獨資企業轉款100萬元,個人獨資企業開具相應的發票。需要繳納個稅=100*1.5%=1.5萬元;
則,通過此種方法可以節稅=20-1.5=18.5萬元。
注意,個人獨資企業需向公司提供相應的服務且合理,才能開具發票,不能為了一味地追求避稅,而忽視了稅務風險。
很多公司,因為老板和會計的任性,都栽在了公轉私上。公轉私不是不可以,但是一定要按照規矩來,如果想少繳稅,還得要學習多種知識,這一點會計尤其要注意!
切記,只有在特定條件下的“公轉私”是被允許的,一直以來,相關部門對“公轉私”的監管從未放松!
如何將公司的錢轉給股東又不用交20%的所得稅?5種方法,完美避稅!
公司辛苦經營一年賺了500萬,發現不僅要繳納增值稅,還要繳納企業所得稅,最后剩300萬利潤想分配給股東,發現股東還得繳納20%的個人所得稅,最終股東拿到手后就只有240萬。#股東#
那么,如果公司盈利了,如何將公戶上的錢合理合法的轉給股東,又能少交稅或者不交稅呢?一般來說,有以下這幾種操作方法:
一、給股東發工資
首先要說明的是,如果只是對公司投資而沒任職是不能發工資的,股東要通過勞動合同、社保、勞動等相關記錄證明自己在公司任職,才能發工資。
公司可以通過以工資和年終獎發放的形式,將股東的個人所得稅降至10%左右。因為有個人的免征額和專項附加扣除,可以相應的抵免一部分個稅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要提前測算工資和年終獎的發放區間,組合最優發放比例,只要最終的稅負在股東分紅的20%以下就是可行的。
二、給股東配車或者分房
如果覺得分紅20%的稅負太高,可以直接將利潤以公司的名義買車或者買房,然后分給股東無償使用。
但是這種方式也有弊端,因為這些資產都是掛在公司的名義下,如果公司后期經營不善破產或者有債務,這些資產都會被法院收走拍賣,用來償還債務。
三、公司減資
當然還有一種簡單直接的操作方法,就是同比例退投資款,作為公司減資。由于是同比例減少,也不影響每個股東的實際權益。
不過,公司注冊資金減少,不利于公司的形象,有些項目還要求公司的注冊資金不能少于一定的份額,因此這種操作方法也要謹慎使用。
四、以公司、合伙企業形式參股(重點推薦)
建議股東以公司或者有限合伙企業的形式參股
單以分紅來說,如果股東是自然人,那就存在雙重納稅的情況,即公司繳納增值稅后,分給股東個人還需繳納個人所得稅。如果股東以有限公司或者有限合伙企業的形式參股,對于自然人股東而言,不僅可以緩沖風險,而且在國家稅收洼地注冊有限公司和合伙企業,還會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,實際稅負壓力很小。
以有限公司為例:
這種情況下,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實際分得資金,而是為了做進一步的投資。如果本身股東取出錢來就是為了投資的,那就不要用個人來分紅,用公司的形式,可以免于重復征稅。而且如果在花生財稅園區注冊有限公司,還可以享受返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,具體返還比例為地方留存的50%-80%。
以有限合伙企業為例:
這個情況下不會涉及交企業所得稅,很多時候被用以作為持股平臺。倘若此平臺設立在花生財稅的園區,那么可以將綜合稅率降到8%。
五、調整公司商業模式,將業務分流(重點推薦)
調整商業運作模式,在稅收洼地注冊個人獨資企業,原公司在這家個人獨資企業采購原材料,個人獨資企業開票給原公司,在整體利潤不變的情況下,降低總體稅負。
舉例來看這種模式下個人獨資企業最終承擔的稅負:
假設在花生財稅園區注冊成立零售型個人獨資企業,年應納稅額為300萬,則需要繳納的稅費為:
增值稅:300/(1+1%)*1%=2.97萬元
附加稅:2.97*10%/2=0.15萬元
個人所得稅:(300-2.97-0.15)*0.2%=0.59萬元
實際總納稅額:2.97+0.15+0.59=3.71萬元
實際稅負率:3.71/300*100%=1.2%
綜上所示:同樣的300萬,如果以公司分紅的形式分給股東,則需繳納60萬元的稅費,如果以個人獨資企業的形式分給股東,則需繳納3.71萬元,實際稅負大大降低。
股東想要從公司拿錢,有很多合理的納稅籌劃方法,但在降低綜合稅負的同時,一定要保證稅務籌劃的合規合法,切勿撿了芝麻丟了西瓜。
教你【10個企業稅務籌劃的方法】
第一:改變公司架構
舉例:成立一家家族公司去控股你所有的業務公司,家族公司不用做任何業務,業務公司賺錢分紅給到家族公司,是不需要交企業所得稅的,家族公司再去投資其他產業或購買你所需要的東西,如車子,房子,家具等都可以免稅。
另外,家族公司還可以作為“防火墻”,規避老板個人風險,即使業務公司出事,也只承擔X公司的注冊資本,【如注冊資本10萬,就只承擔10萬】
第二:改變供應鏈
在業務公司與供應商之間成立一家個人獨資企業,原本是公司直接向供貨商進貨,現在由個獨統一采購后再賣給公司,做到“四流合一”,解決公司缺進項發票的問題。
另外,個獨核定后征收,綜合稅率只有5%。
第三:業務拆分
原本是賣空調產品的,現在改成賣空調+安裝空調服務,增值稅就能從13%變成6%。
第四:申請為高新企業。
第五:改變交易方式和地點。
第六:轉移利潤。
第七:重組,合并與分立。
第八:利用稅收優惠政策。
第九:改變經營方式。
第十:利用外部專家。
智慧的老板“節稅”,聰明的老板“避稅”,愚蠢的老板“偷稅”。
不懂財務的老板:
不是在“交稅”的路上,就是在“交罰款”的路上。
不是在“監獄”的路上,就是去“監獄”的路上。
中國國家稅收環境極其復雜,不管是老板還是個人,雖然不是財務,但一定要有財稅意識。
說到稅收,除了個人之外,可以說這也是所有企業需要考慮的一個大問題。就連馬云和劉強東也在其中。否則,馬云怎么可能沒有工資,劉強東的年薪只有一元?